海工记事(43)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秦月越听眼睛越亮。这些人可真够了不起的,没有谁有什么特殊的家庭背景,都是在普通不过的人,却因为对大海的热爱,愿意在工作上升期的关键阶段拿出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来与家人一起畅游四海。豪言壮语谁都会说,白日梦谁都会做,可又有多少人可以真的放下一切只求活得畅快淋漓呢?Adam的那两个朋友在职场上也都十分敬业,很被人尊重。秦月对他的朋友也心生敬意。

她问Adam,是不是荷兰人普遍都比较亲近水。Adam笑了起来。他反问秦月,“知道为什么荷兰人的平均身高世界第一吗?”秦月摇了摇头。“那是因为我们要努力地站得更高,不被水淹没。”说着话,Adam垫起了脚,又用用手比了比下巴的位置,仿佛水马上就要冲进他的嘴里似的。

“荷兰人祖祖辈辈都与水打交道。”Adam侃侃而谈,“荷兰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是我们填海造出来的。国家的平均海拔很低,有四分之一的土地在水平面一米以下。你们降落的那个阿姆斯特丹机场,海拔就是负六米。”

Adam瞥了一眼听得全神贯注的秦月,接着说下了去,“HDM就是造疏浚船只起家的。疏浚船又俗称挖泥船,主要的功能就是在内陆疏通河道,清淤,保证船只的正常行驶。而到了沿海,则多用于填海造陆。你应该已经知道这些了,对吧?”

秦月点了点头。这些资料她刚开始接触项目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了,包括不同的疏浚船型也看了不少。

Adam满意地继续说,“荷兰因为内陆交通不便,所以兴建了很多的运河,形成了今天的运河网。又因为对外贸易的需求,兴建了诸如鹿特丹港的港口。曾经在海上是一代霸主,商人的足迹遍满全球。你知道曼哈顿吧?当年就是荷兰人的。后来才卖给了英国人。”

“卖了多少钱?”秦月插了一句。

Adam的脸突然张红了。秦月的好奇心空前高涨,她盯着Adam的脸也不说话。

这个时候他们一行五个人正从饭店走向著名的红灯区。Adam和秦月走在前面,另外三个男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得不快,就当沿途观光了。

Adam没抗住秦月的目光,嘟囔了一句,“据说卖了一英镑。”

秦月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直到她看到Adam恼羞成怒,有暴走的趋势才停了下来。毕竟Adam一番好意地给她讲解荷兰历史和国家特色,她这么笑话对方的祖国,实在是有点儿不地道。反正,这恐怕是荷兰人做的最亏的一桩买卖了。她忍住了笑,让Adam继续说。结果河蚌却赌气不肯再讲了。

秦月叹了口气说,“我查过荷兰的一些背景资料。荷兰语中的荷兰,据说是日耳曼语,低地之国的意思,是不是真的?”

Adam感觉好些了,点了点头,不错。

秦月继续问,“荷兰近代据说发生过一次大洪水,死伤无数。政府在那之后投巨资建了著名的大坝,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有时间过去见见。”

Adam答应尽量帮他们争取一下。

这次的行程已经被B先生安排的满满当当了,秦月终究没去看成那座大坝,不过后来秦月独自赴荷的时候,还是去了一趟。几乎所有搞水利建设的人,只要到荷兰来,就会到那里去参观。当时陪着秦月去的是她后来的荷兰老板,搞液压出身的J。J向秦月详细地讲解了当年的洪水,以及大坝的建设过程。又指着他们肉眼可见的巨大机组给秦月看,告诉她,即使是今天,这样的工程仍是奇迹般的建设。秦月在多年以后,仍能记得当时站在大坝上刮过她脸庞的风,是那么地凛冽,又是那么地令人心生敬畏。

荷兰人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与水斗争,并不断地从水中获得好处。他们与水相关的一切技术,比如造船,海水净化,堤坝建造,陆地与海上风电的建设等等都来源于他们对水的了解和利用。如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荷兰人与水和谐地共生着。荷兰的小孩子四五岁就要开始学习游泳,学校里的游泳课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男人都要服兵役,服役的部队一般都是荷兰海军。

最有意思的是荷兰人的思想受到水的影响,行成了“大坝理论”。因为荷兰百姓多受洪水的侵害,所以每个人都信奉同一个原则,那就是要保护、看管好自己门前的堤坝。荷兰的堤坝随处可见,又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大坝一旦损毁坍塌,没有人会有好下场。因此,这种信念深入人心。这就导致了,荷兰大多数人在职场上都能恪尽职守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至少能保证工作的成果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失败。歪打正着,这种理念无意中实践了团队合作的理想模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