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记事(66)

作者:我不是荷马 阅读记录

粤菜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当年在这里住的那段日子,秦月就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大饭店还是街边摊,无论是菜品的种类还是味道,永远都不会让人失望。只不过有一点,有些菜当地人敢吃,她这个外地人就不敢吃。比如说现在桌子上面的那一大盆汤菜。秦月眼睁睁地看着宋工从里面捞出一根树杈来。

在座的除了他们这些来访的人之外都是当地人。有时候,他们也会说上几句粤语,不过都会有人帮忙翻译成普通话,这一点秦月觉得对方修养很好,很懂得尊重客人。那盆汤菜,秦月很高兴当初没跟着去尝,因为那里面是猫头鹰,据说可以治疗偏头痛的。秦月也叫不准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不过这的确可以看出当地人很讲究养生。不仅如此,这是吃工作正餐,唯一没被让酒的一次。对方也不喝酒,叫了保养的茶水来。

吃饱喝足后,大家就这么散了。他们回酒店,对方各自回家。秦月觉得特别有意思,整个的会面过程像一场没有波澜起伏的肥皂剧,平和地充满了家常的味道。

他们入住的酒店是Adam提议的,因为以往他荷兰同事到广州出差都会住在这里。白天鹅大酒店,好像是个五星的,条件的确不错。秦月最喜欢广州的地方就是这里到处都有花,而且都是真的。北方的酒店里也会有盆栽做装饰,可那些很多都是用塑料和绢布做的,再逼真也是假的,广州却不一样。荷兰也是。那里的人很喜欢花,再不起眼的地方也都有真花做的摆件装饰,即使银行那么严肃正式的地方也不例外。刚去的时候,秦月不相信,每次都要伸手过去摸一摸才敢肯定。

房厂长自己要去见个什么人,所以晚上没什么安排。秦月和陈瑞都有种要过周末的轻松愉悦,就商量着去逛街。酒店离上下九不太远。她俩打算打个车过去,逛够了再回来。Adam在一旁听见她俩嘀咕,就问她们是不是要出去。秦月知道Adam和他老婆一直都在学汉语,可没想到他学的这么好,看起来以后说话得当心些了。结果二人行变成了三人行。

广州的夜生活刚刚开始。上下九街道上行人如潮。刚开始的时候秦月和陈瑞还时不时地停下来找一找Adam的下落。后来发现对方比她俩还游刃有余,丝毫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走散了,就不再抛媚眼给瞎子看,放开了自己玩儿。大家都知道广州是全国各地服装的批发商,不仅如此,这里有很多东西便宜得吓人。有人吆喝,五十块钱,随便抓,能抓起几块表就拿走几块表。诸如此类的卖法数不胜数。可周围的那些逛街的人,却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地从这些摊子旁走过去。秦月也学着他们放松了下来,安抚了身边兴奋不已的陈瑞,买了两杯果汁,两个人一边喝一边溜达。

买东西这件事很有意思。秦月自认为对物质没什么欲望,可看到这里满仓满谷的东西,又都便宜的要死,总觉得如果不买点儿什么实在是亏得慌,就买了一打有刺绣的真丝手帕和十个镂空镀金的书签才平了心气。

陈瑞也没闲着,买了一堆带卡通的各色T恤和破洞牛仔裤才罢手。

两个人买完东西都快十点了,街上的人却没有任何减少的意思。她俩心满意足,打电话找到了Adam,叫了辆车回了酒店。Adam居然也买了东西,有给他两个孩子的玩具,也有给他老婆的丝巾。嗯,这样看来,这个木讷笨拙的河蚌还是个family man。

第二天,他们吃了早饭退了房,从从容容地去机场回家。

新年快到了,秦月不知道的是,这个年给了她全新的经历。

第三十二章 下乡

大年初二的早上,秦月在一辆火车上,她是要跟着沈老师去临海市下属的一个不远不近的乡镇,车程三个小时。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秦月接到沈老师的电话,“小月啊,你以前跟我说过,你想去看看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事工是什么样的。我过年期间要到乡下去,你想不想去看看?”“想!”

就这样,大年初一睡了一个下午补觉,初二的一大早,秦月就被闹钟叫醒,背着登山包出发了。这次去,要五天的时间,回来后的第二天正好上班。

往年他们家过年的时候,小姨全家人都会过来。小姨家一共四口人,小姨、小姨夫,还有两个女儿,分别比秦月小一岁和四岁。那个时候老爸还在,在厨房里做菜的一般都是小姨夫,忙着张罗的是老爸。

秦月还记得小时候,她十分地向往过年。那个时候,从大年三十的早上开始,厨房里就在不断的炸东西,肉丸子、素丸子、面果、炸肉条、炸鸡翅、炸蘑菇。好像一年要炸的东西都要在一天做出来似的,而且量真的很大,每样东西都用面盆装着,放到客厅早早地支起来的大桌子上。这一整天没人正经做饭,孩子们也都不在乎,跑来跑去的疯玩,饿了就去盆里捞东西叼着吃,也饿不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