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刀,逍遥扇,绝代双骄江湖行(299)

作者:云兮风流 阅读记录

随着天色昏暗了几分,屋子里也燃起了油灯。

阿云和风流坐在桌子的一边,老妪和少妇在另一边,五六岁的那男童,坐在了一侧高一点的椅子上,而那女婴则被少妇抱着,喂一些米粥。

老妪递给风流了一个蒸好的热气腾腾的黏窝窝,问道:“两位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啊?”

风流接了过来,道:“实不相瞒,我们从西南方向很远的地方来,找寻延州边境的一个朋友,已经走了大半个月了,今天到了阿婆家,多谢招待,不然就要睡野地里啦。”

老妪微微诧异,望着风流,道:“好说,家里还有一间空的房子,条件差了些,你们便将就睡一晚上吧,明天再赶路。去边境那边干什么,听说前面常年在打仗,很不太平的。”

风流吃了一口窝窝,黏黏的,有些粘牙,有些粗粮面的牙碜,细细咀嚼之下,但还算香甜。

风流一边吃着,一边道:“我们啊,有个朋友在军营里当大将军呢,我们两个去拜访一下,看看能不能谋个伍长什长的,也可以上阵杀敌,为国效力呢。”

听到这里,那本来在喂小女孩稀粥的少妇,便抬起了头,看了看风流一眼,随即又低下了头。

老妪听到这里,赞许地点了点头,道:“好儿郎为国效力,小伙子很不错。”接着又摸了摸身边的男孩的头,道:“小军的爹爹,还有伯伯叔叔,都在战场上随着将军上阵杀敌,已经好多年了。”

第384章 保家卫国

风流也是道:“老人家,您才是英雄母亲呢,几个孩子都是为国效力的好儿郎,就是有他们保家卫国,咱们老百姓才有安定的生活啊。”

老妪叹气道:“大儿子死了有十年了,小军的爹爹也死了四五年了,这打起仗来,刀枪可是不长眼睛的,想活命得看老天爷肯不肯可怜。”

老妪夹了一块咸菜,也示意风流吃菜,接着又道:“倒还有个小儿子,两年前也被招去了兵营,这小子倒还有些本事,前几天还来过书信,说是跟着大将军身边,立下了很多功劳的。”

看得出来,这老妪还是以儿子能保家卫国为荣的,语气之中,也透露着一丝的自豪之意。

没有国哪有家,虽然凄惨离别,可毕竟是国之大事,总要有人站出来奉献和牺牲,保家卫国,也是无上荣光之事。

风流沉重地点了点头,道:“只希望两国早日停战,百姓才不受战乱之苦。”他也用筷子夹起来一块咸菜,塞在口里咀嚼。

这菜,咸得有几分苦涩。

那少妇把头又低了几分,眼眶也有几分红了。风流想说几句安慰老妪和少妇的话,却也一时词穷,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油灯的光芒,微微地闪烁,照耀得人脸上,阴晴不定。

背后的影子,也随着微微摇动,几个人默默的吃着饭,一时没再说话。

沉默了大半晌,风流这才又开口道:“我看这里风沙颇多,土地也不肥沃,种起庄稼来颇为不易,平常没什么可以营生的活计,生活颇为不易,你们怎么不试着往内地迁一迁呢。”

这里是两国边境之处,又是西北风沙之地,物资紧缺,生活极为不易,又有两国常年交战,百姓流离失所,饱受兵燹之苦。更有男丁被征召徭役,埋骨他乡,不在话下,或许逃往内地,便是一条好的出路。

可是没的户籍,逃往繁华的内地,也只算是外地流民,没的可以耕种的土地和居住的房产,居无定所的,又没有糊口的生计,又岂能容易。

老妪摇了摇头,道:“剩的都是孤儿寡母,还有老婆子的,去哪里呢。倒是有几户人家,家里年轻有力气的,都逃到了内地,老婆子年纪大了,身子不好,一家是逃不动了,便守着祖宗们的地盘吧,活得了一日是一日。”

她一边说着,一边站起了身,用小碗又给风流添了些米粥,道:“年轻人多吃点,有力气,老婆子和孤儿寡母是不中用了,只有在这边关,过一天算一天啦。”

风流叹息不语,自己吃了一个黏窝窝和半块烙饼,便不再吃。

倒不是他吃饱了,是他知道这一笸箩黏窝窝,怕是这一家子十天半个月的口粮吧,或许自己多吃了一个,他们就要挨饿一天了。

阿云一直没开口,也是吃了一个黏窝窝,半块烙饼,喝了半碗米粥,便此停歇。此刻忽然道:“老人家,你前几日还来书信的小儿子叫什么名字,他日我到军营里,见了将军,便要将军放他回来,哪有一家男子都悉数去服徭役的道理。”

那少妇此刻黯淡的眼睛里,有了几分色彩,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以至于风流适才都在想:这大妹子也太内向了吧。

甚至风流又想,她是不是不会开口说话的哑巴。

这时,那少妇却开了口,道:“真的可以吗?谢谢你们了,小叔姓陈,叫做阿吉,今年十九岁了,身子有些瘦弱,右眉心一颗小痣。”

却原来这少妇是会说话的,只不过多年以来,很少说话,便愈发内向了吧。

风流拍了拍胸脯,点头道:“是啊,我老大既然这样说,那便没问题,他本事很大的,什么大将军大元帅的,都得给他几分面子。”

老妪却摆了摆手,道:“你们也不必太勉强了,留在军中也好,便多杀得几个敌人,也算是给他大哥二哥报仇。”

看得出来,这老妪经历了两番丧子之痛,或许是年轻时也经历过丧夫之苦,早已是看的豁达,便活得了一天是一天。

没有太大的希望,也就没有过多的失望。所以听到风流要去军营把小儿子给放回来,也没有十分的惊喜。

吃过了饭,那少妇又抱着婴孩,去了里间给小婴孩喂着奶水,而老妪则去洗刷了碗筷。风流取了点干草和稻壳,又找了个破了一半的陶罐接了点水,去院子外喂了马匹。

忙完之后,此刻天色已晚,老妪又收拾了一间空屋子,接着抱来了一床有些破烂补丁的棉被——也许是这家里剩余的最好的棉被了,便安排阿云和风流去另一间空着的房子里睡下了。

老妪家里也只剩下了一间空的房子了,那少妇和两个孩子住一间,老妪自己一间。

虽然这里的房子是土坯垒起来的,土坯取之无尽,宅地也算宽阔,但贫苦之家,便也没有盖多少房子。好在仅剩的那间空房的床铺够大,有人肯收留过宿,已是幸事,阿云和风流也不计较,凑合睡一晚便是。

掌了灯,回了房,风流打量着房间内的摆设,靠窗的一侧摆着一张简单的木床,而靠里面则是一只陶制的米缸,还有耕地的农具锄头等,看得出来,这里是半个杂物间和卧室了。

风流掀开了米缸,只见米缸里有些糙米,却几乎要见了底,此刻地里的粟米收获的季节未到,忍不住叹息,道:“老大,想不到这边境的百姓,生活得这般艰苦,十室九空,男人都去边关打仗,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家看守。”

阿云点点头,道:“是,常言道宁为富家犬,不做贫下人,这穷苦人们的生活,是挺辛苦。”

风流伸手入怀摸了摸,摸出来一锭碎银子,还有一串铜钱,便都放在了米缸里,道:“不知道附近的市集有多远,留些银子在这边,也不知道他们用得上用不上。”

说着时,风流又取过了包袱,将包袱里的几张用作干粮的干饼,也一并放在了米缸里。末了,风流又道:“老大,你说这一家子,要是米缸里的米吃完了,又怎么办。”

第385章 深闺幽泣

阿云叹气道:“你是倒好心,高粱、粟米,野菜这些都可以吃吧,只要不是灾荒之年,总还有生活下去的可能,只是却苦了孩子。”阿云说着,也从身上取出来几锭碎银子,放在了米缸里。

阿云倒是有大的银票,但他知道在这种地方,根本没办法兑现,便是有集市,也没办法使用,拿着大银票,反而会引来祸事。

同类小说推荐: